触控面板产业近年来在平板装置衰退、手机市场饱和的情况下陷入瓶颈。不过,在微软及苹果先后推出融合笔电与平板使用模式的二合一装置后,其他PC品牌业者也已加入战局,可望拉抬10寸以上中大尺寸触控面板需求,为触控产业带来新的成长契机。
二合一新设计刺激触控面板市场迎曙光
触控面板在手机的渗透率随着智慧型手机的普及,在2015年已经高达81%。不过,总体手机市场的成熟与饱和也让过去几年的高成长逐渐进入尾声,预计2016年触控面板在手机应用上也仅约有7%的成长幅度。
平板电脑虽然有100%的触控面板渗透率,但是在大尺寸智慧型手机的侵蚀,与经历迅速的市场高成长期后,已经连续两年的负成长,2015年竟有高达13%的衰退幅度。
2012年时,触控产业原先预期笔记型电脑与 8可以接替2010年兴起的平板电脑带来另一波的成长,但却是事与愿违。如今笔记型电脑的触控渗透率也约在10%左右,而且需求显得迟滞,甚至可能在未来进一步衰退。
不过同时间,二合一(2-in-1)的新设计却在2015年时得到了使用者的肯定,为较大尺寸的触控面板市场带来曙光;另一方面,二合一的设计也让平板电脑和笔记型电脑之间的界线更加模糊。
笔电整合触控之路
由于有之前智慧型手机与平板电脑的成功案例,微软在2012年下半年推出 8到消费市场时显得信心满满,连带地,台湾与中国大陆的触控供应链也是跃跃欲试。但是从2013年到2015年之间,触控面板在笔记型电脑的渗透率一直没 有起色,始终维持在10%左右。经过产业这三年一再地尝试与摸索,如今大致上可以归咎于以下四个原因。
首先,不像智慧型手机在过去这几年处于市场的正向成长阶段,笔记型电脑在导入触控面板时已经是高度成熟的市场。
再者,触控面板一开始的成本偏高,2013年上半时出货比重最高的14寸到15寸等级约需要50到70美元,这对市场已经相当成熟的笔记型电脑来说,触控作为一个建议(Nice-to-have)但非必要(Must)的功能,对整机的成本负担确实太重。
第三12寸平板电脑二合一,的使用目的偏生产力导向,原有的人机介面(键盘与滑鼠)其实相当能胜任需求;而且要改变长久以来对的使用者行为和目的需 要时间。况且, 8一开始的使用者介面、使用经验与生态体系的完整度,跟iOS和实在相差太多。
第四,掀盖式的机型设计(Clam-shell Form )自东芝()于1985年提出后12寸平板电脑二合一|二合一新设计刺激 触控面板市场迎曙光,已历经30年仍历久弥新,但却不适合触控模式的人体工学,而这不是从转轴(Hinge)的扭力可以改善的。
在这些原因中,成本的因素已经舒缓甚多;10寸到15寸左右的触控面板如今约在15到25美元,三年下来的衰退幅度超过50%,面板厂甚至尝试过On- cell但不带表面玻璃(Cover Glass)的低价方案。不过即使如此,触控的渗透率还是无法提高,显然触控面板成本不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
作业系统方面, 10相对于 8已经有了较为成熟的改进,让新一代的图形使用者介面设计( User )更合适触控模式的使用,重新打造的Apps在使用经验上也比较接近iOS与。有了作业系统端的改善后,这三年来所尝试 过的机型设计,终于有了比较合适的作业系统得以匹配,相辅相成地发挥触控模式的益处。
“二合一”正是用来描述这些机型设计的名词。虽 然没有严格的定义,但普遍指的是该行动装置可以兼具传统的键盘滑鼠操作模式以及触控操作模式。在键盘滑鼠模式下,使用者对生产力运算 ( )的期待如同原有的笔记型电脑使用目的。而在触控模式下,类似平板电脑的使用经验则可以满足使用者对浏览运算( )的使用目的。
从整机的定义来看,“二合一”设计横跨了平板电脑与笔记型电脑,而差异的关键是键盘设计。如果键盘 的设计是无法离开机身的12寸平板电脑二合一,通常主机板会在键盘下方,也就是笔记型电脑的C面;而平板模式的达成就会透过机构上的转轴翻转或是类似滑盖等设计 ()。这种键盘无法离开机身的二合一设计,仍旧归类在笔记型电脑;可以对应的例子是联想的Yoga系列,其360度转轴是个经典设 计。
键盘设计可以离开机身、可以拆卸、再连接的(),很自然地主机板一定是在显示萤幕下方,而这其实就已经是一 台平板电脑。这种“二合一平板电脑”与一般平板电脑的差别,除了显示萤幕约在10寸左右或是大于10寸以有助于生产力运算外,通常会有特定的外接键盘接 点,以供键盘的接合、固定、传输与供电,如此,就不需要仰赖需要额外耗电的蓝牙。典型的二合一平板电脑像是 系列、Apple iPad Pro和 S。
二合一触控面板市场观察 ,二合一触控面板市场观察
依照上述的定义,二合一笔记型电脑的需求已经包含在所有触控笔记型电脑的出货之中;即使加上单纯的掀盖式设计,2015年约是1千9百万台的需求量。
但是自2016年起的趋势是,品牌已经逐渐放弃在笔记型电脑导入触控面板,仅剩下高阶机种与既有的二合一系列会采用,2015年试过的低成本方案已经行不 通。2016年起,如果品牌要导入触控面板设计,那么主要的产品会是二合一平板电脑;这个策略自然与 Pro系列的成功有关。
第一代的 Pro在2013年2月推出,并不算成功,一直到第三代(2014年6月)以后,其出货量与关注度才算是达到相当水准。
2014年所有的系列约有250万台左右的出货量,但到了2015年,已经跳升到将近550万台。从第一代到目前的第四代,系列的二合一机型设计并没有任何改变,仅有CPU随着Intel的平台而升级。
系列花了约两年时间才终于成功的关键,在于两个因素:第一是使用者需要时间去消化、熟悉这样的二合一设计,并且验证其带来的好处;第二是 在2015年第二季发表的 10针对过去 8的缺失做了很大的改进12寸平板电脑二合一,介面与Apps比较能够揉和滑鼠键盘和触控双重模式的使用。
随着系列获得使用者的肯 定,Apple iPad Pro于2015年第三季底推出后,以一个季度的时间就有了近300万台的出货(Sell-in),即使这些数量可能未全数销售到终端使用者身上 (Sell-),这样的成果还是相当惊人。有了这两个品牌的成功案例,其他的PC品牌在2016年自然抓紧机会、推波助澜。
在目前的二合一平板电脑设计中,除了主动式触控笔( )的应用外,可拆卸键盘端的设计也有了不同的做法。有些机种倾向轻薄(如 Pro系列)智能家居系统,但也有些机种将之视为较具功能的接合平台( ),除了比较多的接口外,还提供第二个电池、第二个内建固态硬碟,甚至独立显示卡(如 Book)。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二合一平板电脑的崛起有助于拉升触控面板的需求,但对总体终端整机市场则未必有出货量的增幅效应。二合一笔记型电脑在CPU规格上 多半采用的低电压CPU,而目前的二合一平板电脑除了Apple iPad Pro外,也多半是采用类似的低电压规格。
换句话说,这两者的主要差别是在于机型设计。有较多触控模式使用需求的使用者较倾向二合一平板电脑;而且有时也可以卸除键盘、减轻重量,以增加行动装置的可携性。但比较常用键盘、滑鼠的使用者则可能会选择二合一笔记型电脑,并保留使用触控模式时的舒适性。
但不论消费者偏好哪一种使用模式,二合一装置都只是提供使用者换机时另一个机型选择品牌智能家居,而不是像当初智慧型手机、平板电脑的诞生般,是产生一种新应用后的刚性 需求。不过,在合适的机型设计与作业系统的推进下,换机需求即使不会高度涌现,但还是会有助提高使用者换机的可能性。
根据IHS Touch Panel 的历史出货调查与未来预测,所有笔记型电脑用的触控面板出货在2015年有6%的衰退,如同整机终端的出货需求下滑一般;2016年也有可 能是缓步衰退的情况。至于平板电脑市场虽然也是面临衰退,但幅度已缓(表1),而且10寸以上区隔的增幅,未来有可能减轻10寸以下消费性区隔市场的衰 退。12寸等级在2014年仅有1.6%的出货比重,但是2015年已经上升到4.1%,年成长幅度高达123%。如果以10寸以上(含10寸以上,未包 含9.7寸的iPad Pro)来观察,2015年时这个区隔约占所有平板电脑用触控面板的15%,但2016年有机会上升到26%(表2);这个增幅的成长动力就是来自二合一 平板电脑。
二合一新设计开创10寸以上触控商机
二合一的机型设计加上作业系统的改造,为原本希望创造、但未成功的10寸以上触控面板市场打开了一道门。
除了外,iOS与也开始加强图形使用者介面在这个区隔上,像是较具生产力的多工、分割视窗模式。总体来说,这些努力的主要方向就是找出一个设计上的平衡点,让使用者可以兼顾平板电脑的轻薄、易于使用,以及笔记型电脑的生产力。
除了触控面板的导入外,主动式触控笔也在2015年有了相当的规格提升。 Pen到了第四代已经可以支援到1,024阶压力感应,Apple 更是强调其专业绘图的能力。
功能较为简单的主动式触控笔有机会在短期内成为二合一机种的滑鼠或是辅助触控面板输入工具,而这也是USI( )联盟希望在一开始可以达到的目标,并以此基础,在未来持续改善其整个生态体系。但是,导入触控笔更长远的意义则是将自然的书写、图 画经验12寸平板电脑二合一|二合一新设计刺激 触控面板市场迎曙光,完整地带到数位化的世界里。因此,压力、倾斜角、书写表面质感等,都会是再进一步改善的规格。
至于二合一的趋势对触控产业的 影响则是相当正面的。自2014年开始,面板厂的内嵌式触控面板已经开始侵蚀智慧型手机的市场;截至2015年,所有的内嵌式触控面板已经占总出货比重的 43%,而且在2016年就有机会挑战50%。当外挂式的触控面板厂在最大的智慧型手机市场受到严重挑战后,除了转往其他组装(像是指纹、压力模组、全贴 合服务)外,开发新的应用也是重要的策略。二合一装置不仅带来了新的机会,而且尺寸大、单价高,对触控产业会带来一道曙光。
感谢你支持AI科技游戏生活网,我们将努力持续给你带路更多智能科技游戏生活的相关!
- 本文链接地址:https://www.ailcw.com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上一篇:12寸平板电脑二合一|【平板电脑-戴尔灵越5280】全金属外壳轻薄设计,这台戴尔平板电脑 下一篇:12寸平板电脑二合一|聊一款新上市的二合一笔记本